第(3/3)页 生意做大的人出门都要随身带着纸墨,这样一旦生意成了方便写契约,通常也是判断对方生意做得如何的依据。 老何跟户部老爷贴身行走了二十多年,自是知道这些。两人记完先前的,又转了一趟,总之是数不尽。 此时已近中午,采办完货的兴冲冲地离去,卖完货没赚到钱的匆忙踏上返程,赚到钱的一身轻松,或者饭馆或者粉楼消遣去了,只有个别零星货主还在甩尾货。 邓兆恒正犹豫是继续在东外城访看还是返回内城吃午饭。 这时,一个大约二十五、六岁,身着半旧绿绸直裰、青绸裤、头戴四方巾、鹰鼻尖下巴的瘦高个子大步走过来,边走边拱手高声道:“二位客官留步,在下有话相扰。” 走到近前,来人又拱手一笑,弯眉、小单眼皮儿,一笑眼角的褶儿密密地堆满太阳穴,“两位台兄,在下张德柱,是此处的牙纪,看二位远道而来,在行市逡巡半日,想是有生意要做,看上哪些,或买或卖总归是要从在下手里过,不妨说于在下代劳。” 邓兆恒听得一愣,他听丈人谈过一些商贸课税的事情,也知各行各业牙人甚众,但细节却不知晓,便对道:“多谢盛情,足下怎知我二人是远道而来?” 张德柱:“在这东外城,凡新来的怎瞒得过我的眼,何况二位气定神闲,各处打问观看,绝不似一般商贩的勾当;还要记数写下,必是有进出大注货物的打算。而平阳府内外常来此处的客商岂有我不认识的,故而断定二位远道来,适才兄台满口京话已证在下所言为实。” 邓兆恒:“张兄好眼力。我二人确实远道而来,只是来此处访看一番,看有何可做的生意门路,当下并无买卖打算。” 张德柱:“平阳府人口稠密,又是南来北往货物集散之地,岂无生意可做。” 他抬头看了看日头,又说:“天已晌午,你我都是生意道中人,相逢即朋友,我请二位小酌几杯,顺便叙一叙生意之事可否?” 老何看了看周围,说:“老爷,已转了半日,不如先入内城吃饭休息吧。” 邓兆恒心想:正好更仔细地打探一番。 便道:“初来乍到,得幸遇张兄,该我做东请张兄才是。” 张德柱:“本来在下住在此处,但敝舍有些简陋,二位富贵之人,不远处有一常去的饭馆,请随我慢走去。” 三人从东外城十字街向南缓缓而行,路过一个巷子口,传过一阵吵骂声,一个穿着满是污垢丝绸直裰、黑粗布棉裤、头扎唐巾的中年汉子,在一堆陶盆、碗罐前收拾着。 另一个黑绸衣、粗布裤、头罩网布、脸上一个大月芽疤的年轻人粗声训斥道:“行市都散了,你莫要在此打仨瓜俩枣的小主意,小心弟兄伙待会儿过来都给你收了。” 那中年人边慌忙收着低头道:“爷,这就收回。” 张德柱:“兄弟,大晌午的,歇了吧,随我们喝酒去。” 年轻人一见赶快作揖:“哥哥有贵客了。你看这些奸商,无非是想不经牙行,私自售卖些。他们在城内租一破屋存货。每日到行市上寻客。哼,用不了几日我便让他滚蛋。” 张德柱:“这点盆碗才几个钱,不值得费口水,走吧。” 年轻人:“不了哥,家里有亲戚来,我得回家吃。” 二人拱手相别,邓兆恒问:“莫非这东外城午后不得贩卖么?” 张德柱:“没那么多规矩,我这兄弟是看他想漏几个铜钱的税才来找事。” 又走不几步,张德柱指着一个临街小门楼说,那就是他的宅舍,等吃完饭进去喝杯茶。 张德柱寻的这个饭馆不大,却整洁明亮,朱红漆的门窗,桌椅黄白光洁。 邓兆恒叹道:“想不到这土瓦成片之地,还有这讲究洁净的用饭之处。” 张德柱:“东外城虽不及内城堂皇,但往来客商有的是银子,只要愿花,也有的是比这惬意的消遣处。” 张德柱和邓兆恒路上已经相互通了姓名,邓兆恒谎称自己姓武,当下又客气一番,各点了俩菜,寒喧几句吃喝起来。 邓兆恒平日与井市接触不多,怕如昨天在包子铺那样多说话露了底,就喝酒、吃菜、敬酒,应和着听张德柱东拉西扯,不时问一句。 张德柱夹了一筷子葱爆羊肉,边嚼边从腰里摸出一块木牌,说:“府衙户房发的正儿八经的牙牌,请武兄过目。” 邓兆恒:“这东外城像张兄这样的牙纪多不多?” 张德柱:“我们是官牙,但官牙、私牙哪分得清,我这么说老兄你生意人懂的。前几年有那些私牙背着我们偷摸着做经纪,扰乱行市规矩,被官府禁了。” 说完自己笑了,又说:“说是官府禁的,其实就是我等禁的。” 邓兆恒:“如此说张兄在这东外城是有不少兄弟。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