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麻黄(去节)二两,连轺二两,杏仁四十个(去皮尖),赤小豆一升,大枣十二枚(擘),生梓白皮一升(切),生姜二两(切),甘草二两(炙)。” “上八味,以潦水一升,先煮麻黄再沸,去上沫,内诸药,煮取三升,去滓,分温三服,半日服尽。” 背诵《伤寒论》原文,这可是张景的拿手好戏。所以,极为流利。 话音刚落,李渔心中暗暗一怔:好家伙,原本以为他能记得住药物组成就已经不错了。没想到,关于每味药的用量,炮制方法,甚至是煎煮和服用方法都一字不差。 这一点,恐怕连他自己都办不到。 于是再次连连点头:“很好!很好!果然是学经方的好苗子,基础扎实,悟性也高。” 听到这番夸赞,张景还没说什么,李思萌却不干了。 嘟囔着嘴说:“我看他也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了,我不服气,下回再重新比试。” 这一次,出乎意料的,李渔倒没有责备她,反而笑着说:“行呐,我倒想拭目以待了。” 见此情形,张景愈发觉得这个李思萌脾气有些古怪,说话总是咋咋呼呼的,实在不讨人喜欢。 还有,这师徒二人的关系怎么看起来也有点怪怪的? 没等他琢磨明白,李渔又发话了:“张医生,你来给病人开处方吧,注意剂量的换算。不可直接套用1两等于15克,这位患者,你就按照原方的五分之一来计算。只写用药和用量,其余的我来补充。” 边说边递给张景一张空白的处方笺。 “李老师,经方不是讲究原方原量,不能随意增减的吗?”张景忍不住好奇地问。 “我们师仲景之法,主要是学习他辨证论治的原则。运用经方,也主要是学习其严谨的配伍原则。但是,千万不可泥古不化。就拿这首方子来说,如果面对是一个五大三粗的壮汉和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,你能使用相同的剂量吗?” 闻听此言,张景只觉脸颊微微发烫,连忙提起笔,开始书写起来:生麻黄6克,连翘6克……写完后双手递给李渔审核。 李渔仔细看了看:“嗯,字不错,不过下次可以写得更工整些,这样药师按方抓药才不容易出错。” 张景有些尴尬地点了点头,毕竟平时习惯了“龙飞凤舞”,已经很久没有认认真真写楷体字了。 只是,他有些想不明白,这么大的中医馆,怎么诊室就没有配台电脑呢? 要知道,就明德堂那种小诊所都用上电子处方了。毕竟,这样可以节省不少书写的时间嘛,而且打印的字体肯定最容易辨认。 还没来得及询问,李渔已经开始对男患者交待煎服方法了。 “这么的,你按着这个方子到下面中药房抓3副。把药拿回去之后,三碗水煎成一碗,白天不用喝的,只用每天晚上临睡觉之前,趁热喝上之后再多喝一点热水,盖上被子发汗,连发三天汗就行了。” “只开三天药管用吗?我之前可是看过很多中医的,吃过很多中药都没怎么起效。吃西药当时倒是有点用,可是只要一天不吃又会发出来。”男患者一脸质疑之色。 第(2/3)页